就近日教師襲擊讀寫障礙學生的新聞回應

就近日教師襲擊讀寫障礙學生的新聞回應

with No Comments

各位會員︰
就近日教師襲擊讀寫障礙學生的新聞回應
最近有兩宗報道,同為由讀寫障礙學生的功課問題所引起,前者學生遭老師叉前頸、扯恤衫及箍頸,被法庭判80小時社會服務令;後者則被老師罰企處分。
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表示極度關注,尤其相關報道,顯示了老師及學校對處理SEN學生的認知不足。本會翻查過去5年(2012-2017年)資料 (見下表),除了近日報道外,亦時有關於教師對讀障學生施以不當身體的處罰,或支援特殊學習需要 (下簡稱SEN)學生不足等的相關新聞,情況令人憂慮,亦令一眾學障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無法在公平、愉快的教育環境中學習。

  • 讀寫障礙學童應有公平的教育機會
根據《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》第28及29條,兒童應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,並在機會均等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此項權利,以充分發展個性、才智和身心能力。
因此,本會認為即使有讀寫障礙的學童在閱讀、文字處理方面較弱,以致未必可以在學業上取得佳績、完成功課的時間較一般學生為長,但亦應有公平的學習權利和機會,並且獲得不同程度的諒解、包容和協助,與所有學童一樣皆能在多元的發展中獲得公平的學習機會。
本會認為每位兒童不應因自身不足和障礙而被欺凌、剝削及虐待。
 
  • 讀寫障礙為看不見的障礙 需公眾接納和諒解
有讀寫障礙的人士皆智力正常,部分甚至是資優,但因先天腦部發展異常,導致學障學生未能準確流暢地自動辨別和記憶個別文字,因而常被誤以為他們是懶惰、愚蠢。其實他們可透過不同方法、支援以減低及適應因讀寫障礙所帶來的困難,同時亦不應忽視他們在其他方面,如藝術、運動等專長。
這看不見的障礙,實在需要體諒與欣賞,而非受到歧視和指責。
 
  • 師資培訓不足 SEN學生受苦
香港教育政策以「全校參與」模式推行融合教育計劃,照顧SEN學生。但由上述的報道反映,部分教師對讀寫障礙、SEN學生的認知仍不足夠。 根據教育局資料,為現職教師開辦「三層課程」,提供有關特殊教育需要的系統課程,分別為基礎課程(30小時)、高級課程(90小時)及專題課程(60小時),但有關課程是否足以令教師了解SEN學生的需要?每校受訓的教師數目是否足夠應付全校的SEN學生,並為他們提供適切支援?
本會建議師資培訓方面,除了把大專院校的教育文憑課程中,將有關SEN課程列入必修科目外,亦應讓有關學員接受較深入的職前特殊教育培訓,加強他們對SEN的理解。而有關當局也應檢討、跟進現時設立的在職培訓對教師教學上實質的成效,避免師資培訓不足,直接影響融合教育的發展。
  • 局對融合教監管不足
由關愛基金撥款,為期三年的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(SENCOs)試驗計劃,由他們負責統籌校內融合教育支援策略的制訂、推行及檢討,支援、檢視校內教師接受特殊教育培訓的需要及情況等,以加強學校推行融合教育的效能。
不過從上述報道顯示,融合教育政策未有妥善實行,教育局有沒有監察計劃的執行及運作?有關統籌主任是否了解SEN學生的需要?其職能可否發揮支援SEN學生的效能?相關資源的運用及安排能否真正協助SEN學童實在成疑。
為貫徹落實「全校參與融合教育」政策,本會强烈要求教育局對融合教育政策的監管,包括SENCO的成效監察,學生支援津貼應用,校內學障生的支援是否符合指引要求等。
「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」於1998年成立,由一班學障學童家長組成的互助組織。本會希望以「同路人」身分,發揮助人自助精神,幫助學障家長,同時支援學障學童的需要,令政府和教育人士關注,使學障學童能得到公平的教育及就業機會。本會在2016年設有「社區合作伙伴計劃」,透過與各學校、機構合作,擴大支援範圍,為學障孩子和其家長提供更全面的服務。
聯絡人:
主席李葉亮青女士、中心主任陶小玉女士︰2340 0803
2017年3月17日

Leave a Reply